一、lrc谐振电路原理?
是一种反馈放大器,反馈的信号正是放大器维持振荡所需要的,它的输入现在为零。这被称为巴克豪森标准( Barkhausen Criterion)。
该放大器具有依赖于频率的增益A(jw),此外反馈块具有与频率相关的衰减F(jw)。环路增益必须足够大,以便反馈的信号vf完全等于ve。结果,环路增益在振幅上必须略大于单位增益,相位为零。
二、串联谐振电路特性?
1. 串联谐振装置的调频及功率元件使用最先进的日本进口的优质元器件;
2. 充分利用公司现有资源,完全独立自主开发和设计及生产该设备的所有组成部分:变频电源、励磁变压器、高压电抗器、电容补偿器和高精度电容分压器;
3. 串联谐振具备全自动(自动调谐、自动升压)、全手动(手动调谐、手动升压)以及半自动(自动调谐、手动升压及手动调谐、自动升压)的多种功能,可任意切换使用;
4. 武汉鼎升电力生产的DAXZ串联谐振装置具备试验电压、加压时间、报警电流整定、报警电压整定、频率范围、起始电压的设置;
5. 串联谐振装置具备放电保护功能,在试品发生闪络时,或其他原因造成的谐振回路突然失谐,变频控制电源立即自动快速切断输出,并显示保护类型和闪落电压值;
6. 测量显示输出电压、输出频率及加压时间、保护动作类型等相关信息,在试验完成时电压自动下降到零位;
7.大液晶全中文界面平台技术,全触摸屏操作,数据保存。
串联谐振是运用串联谐振原理,利用励磁变压器激发串联谐振回路,调节变频控制器的输出频率,使回路电感L和试品C串联谐振,谐振电压即为加到试品上电压。串联谐振利用调谐电感与负荷电容使之产生工频串联谐振,以获得工频试验电压的设备由变频电源、励磁变压器、电抗器和电容分压器组成。被试品的电容与电抗器构成串联谐振连接方式;分压器并联在被试品上,用于测量被试品上的谐振电压,并作过压保护信号;调频功率输出经激励变压器耦合给串联谐振回路,提供串联谐振的激励功率。
三、串联谐振电路的特性?
谐振电路这种电路的显著特点就是它具有选频能力,它可以将有用的频率成分保留下来,而将无用的频率成分滤除,比如收音机、电视机。收音机的天线会同时接收多个电台发射的不同载波的广播节目,而我们收听时,必须在这众多广播节目中选出我们所要接收的那一套广播节目,这就是选频(选台)。
改变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使其谐振在所需要接收台的载频上,从而选择出所接收台的广播信号,而滤除掉除此之外的其他台及外来的无用信号,这就完成了选台。电视机的选台也是如此。
四、串联谐振电路特性曲线的电气特性?
回路总阻抗是纯电阻,而且变到*小值,等于回路的电阻;回路中的电流达到*大值;电感上的电压等于电容上的电压,并且等于交流电源电压的Q倍。因此,串联谐振也叫做电压谐振。
如果外加电源的频率小于或者大于回路的固有频率,回路的总阻抗就会增大,中试控股回路电流就会减小。回路Q值越大,曲线越陡,谐振现象越剧烈。
五、rlc串联谐振电路实验报告
RLC串联谐振电路实验报告
本实验主要通过搭建RLC串联谐振电路,以及对该电路进行实验和测试,探究谐振频率、幅值衰减以及相位角等相关特性。RLC串联谐振电路是电工电子技术领域中一种重要的电路,其在通信系统、滤波器设计以及谐振器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RLC串联谐振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2. 掌握实验中的测量方法和操作技巧。
3.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理论公式,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
1. RLC电路实验板。
2. 函数信号发生器。
3. 数字多用表。
4. 示波器。
三、实验原理
RLC串联谐振电路由电感L、电阻R和电容C串联组成。在特定的频率下,当输入源电压频率与电路的固有频率相同时,电路的幅值将达到最大,此时谐振电路发生共振。
在共振频率下,电路的阻抗取决于RLC电路的元件特性,其中电感和电容的阻抗大小相等,且互相抵消。由于电流的相位在电感和电容上具有90度的差别,因此电路的阻抗为纯虚数,仅由电阻决定。同时,电路的相位角为零,电流和电压的相位完全相同。
反之,当频率偏离共振频率时,电路的阻抗将不再相等,导致共振现象消失。电路的阻抗将由纯虚数转变为复数,同时阻抗大小由电感和电容的阻抗差值决定。
四、实验步骤
1. 按照实验电路图连接电路,包括电感、电容和电阻。
2. 将示波器的Y轴探头分别与电容和电阻两端相连,并调节示波器的扫描时间和触发源使波形稳定。
3. 通过函数信号发生器调节输出频率为待测频率,并调节幅值使得电压恒定。
4. 通过数字多用表测量电压和电流值,记录数据。
5. 重复步骤3和步骤4,改变输入频率,并记录数据。
6. 分析实验数据,计算并绘制曲线图,得出结论。
五、实验数据记录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改变输入频率,并测量电压和电流值的变化,得出以下数据:
- 频率: {数值1} Hz
- 电压: {数值2} V
- 电流: {数值3} A
重复上述步骤,并得到一系列实验数据。
六、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不同频率下的电压和电流数值,进而计算出电路的阻抗和相位角。通过绘制曲线图,我们可以观察到电压和电流随着频率的变化情况。
根据实验结果,当频率接近共振频率时,电路的电压幅值将达到最大值,电流呈现相同的特性。同时,阻抗将最小,相位角为零。而当频率偏离共振频率时,电路的电压和电流呈现衰减的特性,随着频率的增加或减小,幅值逐渐降低。
七、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RLC串联谐振电路具有特定的共振频率,频率靠近共振频率时电路幅值最大。
- 在共振频率下,电路的阻抗最小,相位角为零,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完全相同。
- 当频率偏离共振频率时,电路的幅值衰减,阻抗增大,并且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别逐渐增大。
实验结果与理论相吻合,验证了RLC串联谐振电路的基本特性。
八、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RLC串联谐振电路的原理和特性。实验中,我们通过搭建电路和测量数据的方法,对谐振频率、幅值衰减以及相位角等关键特性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与理论吻合,验证了RLC串联谐振电路的工作原理。同时,通过实验我们也掌握了测量方法和操作技巧,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总之,本次实验不仅加深了我们对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研究方法。
六、lrc电路稳态特性注意事项?
1. 确定工作点:在进行LRC电路的稳态特性分析时,需要确定电路的工作点。工作点是指电路的DC(直流)分量电压和电流。在分析电路的稳态特性时,需要考虑电路的DC分量,因为电路的稳态特性取决于这些分量。
2. 确定电路参数:在进行LRC电路的稳态特性分析时,需要确定电路的各个参数,如电感、电容和电阻等。这些参数对电路的特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它们进行准确地测量和计算。
3. 确定电源电压:在进行LRC电路的稳态特性分析时,需要确定电路的电源电压。电源电压对电路的特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它进行准确地测量或计算。
4. 确定分析方法:在进行LRC电路的稳态特性分析时,需要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常用的方法包括Kirchhoff定律、节点分析法、电压分割法等。
5. 确定分析精度:在进行LRC电路的稳态特性分析时,需要确定分析的精度。分析精度取决于电路参数的精度和分析方法的准确性。
6. 考虑温度效应:在进行LRC电路的稳态特性分析时,需要考虑温度效应。电路中的电阻和电容等元件的参数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对温度效应进行考虑。
七、为什么说lrc串联电路的谐振是电压?
当lrc串联电路发生谐振时,电流与电压同相位,电流达到最大,电容和电感上的电压等于外加电压的Q倍,所以称为电压谐振。
八、lc并联谐振电路基本特性?
lc并联谐振电路的基本特性如下:
谐振时回路阻抗最大且为纯电阻,即Z0=R0=;谐振阻抗为感抗或容抗的Q倍, 即Z0=Qω0L=Q∕ω0C。 式中Q= 一般Q远大于1。 当电流一定时,电感或电容两端的电压最大,若偏离谐振频率,回路阻抗及电压将明显减小。
九、rlc串联谐振电路实验总结?
RLC 串联谐振电路在发生谐振时, 电感上的电压UL 与电容上的电压UC 大小相等, 相位相反。这时电路处于纯电阻状态, 且阻抗最小, 激励电源的电压与回路的响应电压同相位。
谐振频率f 0 与回路中的电感L 和电容C 有关, 与电阻R 和激励电源无关。
品质因数Q 值反映了曲线的尖锐程度, 电阻R 的阻值直接影响Q 值
十、rlc串联电路的幅频特性与谐振现象研究实验注意事项?
1.应在谐振频率附近多选择几个频率测试点。在变换测试频率时,应调整信号源的输出幅度不变(用示波器监视输出幅度),使其维持在4vp-p
2.在测量电容电压uc和电感电压ul之前,应将毫伏表的量程加大。而且在测量ul和uc时,毫伏表的正极(即“+”极)应接在c与l之间的公共点上,其接地端应分别触及l和c的近地点n2和n1。
3,实验中,信号源的外壳应与毫伏表的外壳绝缘(不共地),如果能用漫搀式交流毫伏表测量,则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