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lc 串联谐振电路实验中如何保持谐振频率稳定?

一、rlc 串联谐振电路实验中如何保持谐振频率稳定?

1.应在谐振频率附近多选择几个频率测试点。在变换测试频率时,应调整信号源的输出幅度不变(用示波器监视输出幅度),使其维持在4vp-p

  2.在测量电容电压uc和电感电压ul之前,应将毫伏表的量程加大。而且在测量ul和uc时,毫伏表的正极(即“+”极)应接在c与l之间的公共点上,其接地端应分别触及l和c的近地点n2和n1。

  3,实验中,信号源的外壳应与毫伏表的外壳绝缘(不共地),如果能用漫搀式交流毫伏表测量,则效果更佳。

二、rc电路的谐振频率?

rc电路只有时间常数,不会发生谐振

三、验证多普勒效应的实验中,谐振频率为多少?

物体辐射的波长因为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在运动的波源前面,波被压缩,波长变得较短,频率变得较高 (蓝移blue shift);当运动在波源后面时,会产生相反的效应。波长变得较长,频率变得较低 (红移red shift);波源的速度越高,所产生的效应越大。根据波红(蓝)移的程度,可以计算出波源循着观测方向运动的速度。

波在波源移向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高,而在波源远离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低

设声源S,观察者L分别以速度Vs,Vl在静止的介质中沿同一直线同向运动,声源发出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V,且Vs小于V,Vl小于V。当声源不动时,声源发射频率为f,波长为X的声波,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的频率为:

f'=(V+Vl)V/[(V-Vs)X]=(V+Vl)f/(V-Vs)

⑴当观察者和波源都不动时,Vs=0,Vl=0,由上式得f'=f

⑵当观察者不动,声源接近观察者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为 F=Vf/(V-Vs)。 显然此时频率大于原来的频率

来源:多普勒效应( Doppler effect)(第一讲) --赵志华

四、rlc串联谐振电路谐振频率等于多少?

求RLC串联谐振电路谐振频率的基本方法步骤,

⑴求谐振电路的总阻抗Z

⑵令阻抗中的电抗等于零

⑶求出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

电路的总阻抗

Z=R+j(ωL-1/ωC)

阻抗的模值

IZI =√R²+(ωL-1/ωC)²

当电路的电抗等于零时,电路发生谐振,此时的频率就是谐振频率ω₀,

ω₀L-1/ω₀C=0

ω₀L=1/ω₀C

ω₀²=1/LC ,ω₀=1/√LC

角频率与频率的关系是

ω₀=2πf₀,所以,f₀=1/2π√LC

由于谐振频率只与电路参数相关,因此,谐振频率又叫电路的固有频率。

串联谐振电路,频率低于谐振频率时,电路呈容性,频率高于谐振频率时,电路呈感性。

五、串联谐振电路谐振频率表达式?

我们已知,在回路频率时,回路产生谐振,此时试品上的电压是励磁变高压端输出电压的Q倍。Q为系统品质因素,即电压谐振倍数,一般为几十到一百以上。先通过调节变频电源的输出频率使回路发生串联谐振,再在回路谐振的条件下调节变频电源输出电压使试品电压达到试验值。由于回路的谐振,变频电源较小的输出电压就可在试品CX上产生较高的试验电压。

六、rlc串联谐振电路实验报告

RLC串联谐振电路实验报告

本实验主要通过搭建RLC串联谐振电路,以及对该电路进行实验和测试,探究谐振频率、幅值衰减以及相位角等相关特性。RLC串联谐振电路是电工电子技术领域中一种重要的电路,其在通信系统、滤波器设计以及谐振器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RLC串联谐振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2. 掌握实验中的测量方法和操作技巧。

3.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理论公式,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

1. RLC电路实验板。

2. 函数信号发生器。

3. 数字多用表。

4. 示波器。

三、实验原理

RLC串联谐振电路由电感L、电阻R和电容C串联组成。在特定的频率下,当输入源电压频率与电路的固有频率相同时,电路的幅值将达到最大,此时谐振电路发生共振。

在共振频率下,电路的阻抗取决于RLC电路的元件特性,其中电感和电容的阻抗大小相等,且互相抵消。由于电流的相位在电感和电容上具有90度的差别,因此电路的阻抗为纯虚数,仅由电阻决定。同时,电路的相位角为零,电流和电压的相位完全相同。

反之,当频率偏离共振频率时,电路的阻抗将不再相等,导致共振现象消失。电路的阻抗将由纯虚数转变为复数,同时阻抗大小由电感和电容的阻抗差值决定。

四、实验步骤

1. 按照实验电路图连接电路,包括电感、电容和电阻。

2. 将示波器的Y轴探头分别与电容和电阻两端相连,并调节示波器的扫描时间和触发源使波形稳定。

3. 通过函数信号发生器调节输出频率为待测频率,并调节幅值使得电压恒定。

4. 通过数字多用表测量电压和电流值,记录数据。

5. 重复步骤3和步骤4,改变输入频率,并记录数据。

6. 分析实验数据,计算并绘制曲线图,得出结论。

五、实验数据记录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改变输入频率,并测量电压和电流值的变化,得出以下数据:

  • 频率: {数值1} Hz
  • 电压: {数值2} V
  • 电流: {数值3} A

重复上述步骤,并得到一系列实验数据。

六、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不同频率下的电压和电流数值,进而计算出电路的阻抗和相位角。通过绘制曲线图,我们可以观察到电压和电流随着频率的变化情况。

根据实验结果,当频率接近共振频率时,电路的电压幅值将达到最大值,电流呈现相同的特性。同时,阻抗将最小,相位角为零。而当频率偏离共振频率时,电路的电压和电流呈现衰减的特性,随着频率的增加或减小,幅值逐渐降低。

七、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RLC串联谐振电路具有特定的共振频率,频率靠近共振频率时电路幅值最大。
  2. 在共振频率下,电路的阻抗最小,相位角为零,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完全相同。
  3. 当频率偏离共振频率时,电路的幅值衰减,阻抗增大,并且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别逐渐增大。

实验结果与理论相吻合,验证了RLC串联谐振电路的基本特性。

八、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RLC串联谐振电路的原理和特性。实验中,我们通过搭建电路和测量数据的方法,对谐振频率、幅值衰减以及相位角等关键特性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与理论吻合,验证了RLC串联谐振电路的工作原理。同时,通过实验我们也掌握了测量方法和操作技巧,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总之,本次实验不仅加深了我们对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研究方法。

七、lc并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为?

LC并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都等于f=1/2π√LC,f是频率,单位赫兹,L是电感量,单位亨利,C是电容量,单位法拉。

为了计算方便,把公式中亨利变为毫亨(mh),把法拉变为微法(uf),频率的公式变为

f=1/2π√L(mh)C(uf)x10^9

=0.05035/10^4√L(mh)C(uf)

fx10^4=0.05035/√L(mh)C(uf)

f(Mhz)=5.035/√L(mh)C(uf)

可以利用上式来计算电感和电容,上式中频率的单位是兆赫兹。

计算时通常已知外加信号频率,然后确定一个电感值,计算电容值;或是确定一个电容值,计算电感值。

八、lc谐振电路怎么调频率?

lc谐振电路调频率一般调电容大小去改变lc谐振电路的频率。这电容叫可变电容,调电容容易使频率变化连续,分手动可变电容和电调可变电容。

九、电路发生谐振时的谐振频率为多少?

答电路发生谐振时的谐振频率为ω=4rad/s。 电路的谐振频率也称为电路的固有频率。由于谐振时电路的感抗与容抗相等,即 ,所以谐振角频率 。由于 ,所以谐振频率 ,它只由电路本身固有的参数L和C所决定。发生谐振时,谐振电路将输入放大Q倍,Q为品质因数。

十、lc电路的固有频率和谐振频率?

谐振频率是输入信号的频率,跟被作用的物体没有关系。

固有频率是指被作用的物体由于本身组成材料或者结构的原因,而具有的一个频率。

两种频率之间通常没有直接的联系.只有外加频率接近固有频率时才会发生谐振(共振),而发生谐振现象.

上一篇:下一篇:落地扇电机接线图
下一篇: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