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性点接地和中性点不接地线电压?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后,故障相相电压为0,非故障相电压对地电压不变,对非故障相线电压还是不变的.对故障相的线电压变为相电压.
中性点经中电阻或者小电阻(一般不会接高电阻)的接地系统中,
这种方式就是在中性点与大地之间接入一定阻值的电阻。该电阻与系统对地电容构成并联回路,由于电阻是耗能元件、也是电容电荷释放元件和谐振的阻压元件,对防止谐振过电压和间歇性电弧过电压保护有一定优越性。在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中,一般选择电阻的阻值很小,在系统单相接地时,控制流过接地点的电流在500A左右,也有控制在1000A左右的,通过流过接地点的电流来启动零序保护动作、切除故障线路。
至于发生接地故障后的相线电压的变化和直接接地的差别不大,留给问者自己去琢磨吧.
二、中性点接地,相电压指?
相电压指的是一个线电压和中性点之间的电压。
三、中性点接地和不接地的电压等级?
1、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属于较大电流接地系统,一般通过接地点的电流较大,可能会烧坏电气设备。发生故障后,继电保护会立即动作,使开关跳闸,消除故障。目前我国110kV以上系统大都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
2、配电系统的三点共同接地。为防止电网遭受过电压的危害,通常将变压器的中性点,变压器的外壳,以及避雷器的接地引下线共同于一个接地装置相连接,又称三点共同接地。这样可以保障变压器的安全运行。
3、在中性点不接地的三相系统中,当一相发生接地时:一是未接地两相的对地电压升高到3倍,即等于线电压,所以,这种系统中,相对地的绝缘水平应根据线电压来设计。二是各相间的电压大小和相位仍然不变,三相系统的平衡没有遭到破坏,因此可继续运行一段时间,这是这种系统的最大优点。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也称大接地电流系统。这种系统中一相接地时,出现除中性点以外的另一个接地点,构成了短路回路,接地故障相电流很大,为了防止设备损坏,必须迅速切断电源,因而供电可靠性低,易发生停电事故。
但这种系统上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系统中性点的钳位作用,使非故障相的对地电压不会有明显的上升,因而对系统绝缘是有利的。
四、中性点接地电压是多少?
中性点接地电压为零。
但是如果在中性点接地断开而且三相负载不平衡的情况下就不为零了,这个时候就要根据负载的情况才能计算出中性点的电压,而每个负载两端的电压也是不同的,具体展开就是电动机星形接法,任意两相负载都是380V由于前提是负载不平衡,所以这时中性点是有电压的,这就类似三相供电的居民楼零线断了的情况一样。
五、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性点对地有电压吗?
答1: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性点对地是存在电压的。
1,因为中性点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提供电流闭环,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2,在传统的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为了防止电流过大损坏设备和造成人身伤害,中性点会通过接地电极接地,形成一定的电势差。
3,这个接地电势差通常是很小的,但并不是零。
根据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情况,中性点对地的电压通常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例如几十伏到几百伏。
4,因此,可以说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中性点对地是存在电压的,尽管这个电压较小。
六、中性点接地非故障相电压多少?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单相短路时短路电流较大,但是非故障相电压升高不会升高;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非故障相电压会升高为根三倍,即由相电压升高为线电压
这样中性点电位固定为地电位,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非故障相电压升高不会超过1.4倍运行相电压;暂态过电压水平也较低
七、中性点消弧线圈接地正常电压?
因为大部分10KV的消弧线圈,中性点PT的额定变比都是10000/100的,若位移电压超过相电压的15%算下来约为6062X0.15 >9<10V.根据变比换算下来,若按10V算的话则达到PT的额定电压了,超过就会烧PT。
35KV的消弧线圈中性点PT变比大部分都是350的,同理。可能有些片面,或许还有其他原因。
如果系统中性点位移电压过高,则单相接地时采用消弧线圈也难以灭弧。因此,要求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在正常运行时中性点的位移电压不得超过额定电压的15%,这样采用消弧线圈易于灭弧。
八、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线有电压么?
回答如下: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线没有电压。中性线和中性点上如果三相对称都没有电压所以都相同。如果不对称电压则有可能不相同中性点:变压器,发电机的绕组中有一点,此点与外部各接线端间电压绝对值相等,此点就是中性点,中线点可接地也可不接地。中性线:由中线点引出的线称中性线。在低压配电网中,输电线路一般采用三相四线制,其中三条线路分别代表A,B,C三相,不分裂,另一条是中性线,可以将中性点引出作为中性线,形成三相四线制。也可不引出,形成三相三线制。
九、中性点接地和中性点不接地的区别?
中性点接地和不接地的区别为:性质不同、单相接地故障不同、干扰不同。
一、性质不同
1、中性点接地:中性点接地的系统属于较大电流接地系统,一般通过接地点的电流较大,可能会烧坏电气设备。
2、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不接地的系统属于较小电流接地系统,一般通过接地点的电流较小,不会烧坏电气设备。
二、单相接地故障不同
1、中性点接地:中性点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存在短路回路,所以接地相电流很大,会启动保护装置动作跳闸。
2、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故障点不会产生大的短路电流,因此允许系统短时间带故障运行。
三、干扰不同
1、中性点接地:由于单相短路电流Is很大,开关及电气设备等要选择较大容量,并且还能造成系统不稳定和干扰通讯线路等问题。
2、中性点不接地:由于限制了单相接地电流,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对通讯的干扰较小;另外单相接地可以运行一段时间,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
十、不接地系统中性点电压偏移标准?
中性点偏移会造成三相电压不平衡,负荷大的一相电压就会偏高,负荷小的一相电压就会偏低,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故障相对地电压降低,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升高,可上升为根号3倍的相电压,但由于接地时电流不高,三相线电压不变,因此设计上允许继续带电运行2小时。
同理,发生接地时,也是由于三相电压不平稳,所以造成中性点偏移现象。中性点偏移时,零线就会产生电压,所以在低压回路中,中性线就装设一个电流互感器,当零线电流超过额定电流的25%时就会跳闸。中性点偏移现象一般与三相电压不平衡,三相不同期,单相接地,相间接地及系统产生谐振等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