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4时计时法英语读法?
一、顺读法
顺读法,也叫直接读法,先读"钟点数",再读"分钟数",见数读数,直接读出。
例如:
7:20读作 seven twenty ;
8:45读作eight forty-five;
11:30读作 eleven thirty 。
如果时间是整点,就用"钟点数+ dclock "来表示, o'clock 可省略。
例如:
8:00可读作eight o'clock或 eight ;
10:00可读作ten o'clock或 ten 。
二、倒读法
此方法是"先读分钟数",再读"钟点数"。使用此方法要注意两点:
1、如果分钟数在30以内,就用"分钟数+past+钟点数"表示,介词past的意思是"过"。
例如:
6:10读作ten past six;
9:25读作twenty-five past nine。
当分钟数正好是"三十分钟"时,可用"顺读法"中的"钟点数+thirty",也可用"half+past+钟点数"。
例如:
7:30可读作seven thirty 或 half past seven。
2、如果分钟数超过30,则用"(60-分钟数)+to+(钟点数+1)"来表示,介词to为"差"的意思。
例如:
6:35读作twenty-five to seven(差二十五分钟到七点);
10:50读作ten to eleven(差十分钟到十一点)。
在"倒读法"中,当分钟数涉及到"15分钟"时,一般不用fifteen,而用a quarter(一刻钟)来表示。
例如:10:15读作 a quarter past ten(一般不读fifteen past ten); 9:45 读作a quarter to ten(-般不读 fifteen to ten )。
英语中关于时间的常用表达方法及注意事项:
1、用基数词 + o'clock来表示整点,注意o'clock须用单数。
2、如果分钟数少于30分钟,可用分钟 + past + 钟点表示,其中past是介词,意思是“过”。
例如:4:20 英语可表达为:twenty past four
3、当分钟数是15分钟时,可用名词quarter (一刻钟)表示。
例如:7:15 英语可表达为:a quarter past seven
4、若想表明是上午,可在时间后加上am或a.m,晚上则为pm或p.m
例如:上午6:13 英语可表达为:6:13 am
5、若表示的时间不够准确,可在时间前加上介词about。
例如:大约八点 英语可表达为:about eight
二、普通计时法和24计时法?
普通计时法就是上午8点,下午2点,晚上8点这样计时
24时计时法就是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如:下午2点就是14点;晚上8点就是20点
三、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转换?
二十四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转换只要你用对了方法并不难,二十四时计时法就是一天的二十四小时从早上的零点到晚上十二点依次排列,那么十二时计时法就是把一天的二十四小时分成上午和下午两个时间段。它们之间的转换主要就是下午,十二时计时法与二十四时计时法的计时,上午是相同的十二时制的下午时间转换成二十四时计时法时要加上十二,二十四时计时法转十二时计时法要把二十四时计时法的十二时以后的时间减去十二就是十二时制的下午时间。
四、普通计时法和24计时法怎样计算?
24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 0时:晚上12时 1时:凌晨1时 2时:凌晨2时 3时:凌晨3时 4时:凌晨4时 5时:凌晨5时 6时:早上6时 7时:早上7时 8时:早上8时 9时:上午9时 10时:上午10时 11时:上午11时 12时:中午12时 13时:下午1时 14时:下午2时 15时:下午3时 16时:下午4时 17时:下午5时 18时:下午6时 19时:晚上7时 20时:晚上8时 21时:晚上9时 22时:晚上10时 23时:晚上11时 24时:晚上12时
五、12计时法和24计时法转换方法?
12计时法是每天有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是两个小时,它是用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命名,从子时二十三点到一点开始。亥时二十一点到二十三点为一个循环。24计时法是在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共计24小时从零点开始到二十四点的计时方法。
六、分段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
分段计时法:指的是12小时制计时法,先分开时间段计算时间,然后相加结果。
24时计时法:指的是24小时计时法,计算时间前先统一转化为24时计时法,在用结束时间减去开始时间就可以计算出结果。
七、先秦计时法?
十时辰制。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即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5时又72分钟,即6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午夜1时又96分钟,即2时36分。
八、旧式计时法?
1、干支计时法:
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名加上“时”字表示。即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每一时刻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这十二时辰与现今计时法的关系是:子时──23点至1点,丑时──1点至3点,寅时──3点至5点……以下依此类推,亥时是现时的21点至23点。
《智取生辰纲》:“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中的“辰牌”就是“辰时”,古时报时时用“牌”,所以常用“牌”代时。辰时就是上午的7点至9点钟;申时是下午的3点至5点(15时至17时)。
2、十二时段计时法:
这种方法是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各时段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夜半”相当于“子时”,就是23点至1点;“鸡鸣”就是1点至3点;“平旦”就是3点至5点;“日出”就是5点至7点……依次类推。
《孔雀东南飞》有这样两句诗:“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黄昏”就是19点至21点;“人定”就是21点至23点。
3、更点计时法:
这种计时法出现较晚,它是专用计夜间时间的。“更”与“点”是两种计时单位。
先说“更”。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辰,夜里的每个时辰被称为“更”。一夜即为“五更”,每“更”为现今的两个小时。一更是19点至21点,二更是21点至23点……依次类推。
《祝福》结尾段写道:“我被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炸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的时候。”这“五更将近的时候”,就是将近早上5点钟的时候。
再说“点”。“点”是比“更”小的夜计时单位。“点”本来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形状颇似小铜钟。中间突起,两边有孔,孔可以穿上绳把“点”系在更夫手上,以便手敲打。古时习惯是报更时敲钟鼓,报点时则击打“点”,“点”便成为计时单位了。古时为计时准确的需要,又把每个“更”划分为五个“点”。经推算可知,一“点”等于现今的二十四分钟,五个“点”的时间正好是一“更”。
4、漏刻计时法:
漏刻是古代的计时方法,“漏”是盛水计时器具,一般用铜制。把一昼夜分一百份,每份即为一刻。但此法早已不用,所以课文中出现的“漏刻”时间词语已非本意,只要“更点”的代名词而已。
《谭嗣同》中“时八月初三夜漏三下矣”,这里“漏”也是“更”的意思了。现代常用的“刻不容缓”“一时三刻”等词语中的“刻”意思就更虚了。
九、文字计时法和电子表计时法?
中文计时法和电子计时法的区别:
中文计时法:顾名思义,这种方法使用中文为核心的一种计时方法,这种方法相对中国人来说,这是优势,也比较的实用和高效率。
电子计时法:顾名思义,这种方法是使用电子产品来计时的一种方法,具有较高的科技感和审美观。
十、普通计时法和24计时法咋区分?
普通计时法和24计时法的区分:意思不同,表达方式不同。
1、意思不同
①普通计时法以12个小时为周期,一般用“凌晨”、“早晨”、“上午”来描述一天从0时到中午12时的时刻。
用“下午”、“晚上”、“夜里”来描述一天从中午12时到晚上12时这段时间里的时刻。
生活中通常采用这种计时法。
②24时计时法是指从夜里12时(0时)开始到中午12时,共12小时,从中午12时又走一圈到夜里12时(0时),也是12小时,一共24小时,这种计时法叫24时计时法。
广播电台、车站、邮电局等部门通常采用的是24时计时法,
2、表达方式不同
①时针走第一圈时的表达方式
普通计时法表示的时刻,前面要加上“凌晨、早上、上午、中午”等时间词,如凌晨1:00 ,凌晨2:00。
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就不要加,钟面上是几时就是几时,如1:00,2:00。
②时针走第二圈时的表达方式
在这12个小时中,用普通计时法表示的时刻,前面要加“下午、晚上”等时间词,如下午2点,晚上8点。
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不要加时间词,但要把钟面上的时刻加上12,如14点,2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