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导体器件延迟和电压关系?
在静态(且无光,热,辐射的影响)半导体的“等效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也是符合欧姆定律的。 只不过是这个“等效电阻”,它不是常量。它是随外加电压的改变而改变。 半导体PN结的电流I与电压U关系式: I=i(e的qU/kT次方-1) q:是电子的电荷量 T:是绝对温度,单位为K k:常数=1.38*(10的负23次方)/
K i:是反向饱和电流 U:PN结外加电压
二、三相电路电源端和负载端电压关系?
电源线电压与负载线电压的相位差没有规定,无论电源线电压或负载线电压,对他们最终的值有规定: 国家标准规定电压偏差允许值为:
a、35千伏及以上电压供电的,电压正负偏差的绝对值之和不超过额定电压的±10%;
b、10千伏及以下三相供电的,电压允许偏差为额定电压的±7%。
? c、220伏单相供电的,电压允许偏差为额定电压的 7%、-10%。
三、三端稳压器件L7912cv的输入电压是正还是负?
79系列三端稳压器输入要求是负电压,为了保证能输出稳定电压,要求输入电压最低要大于稳压器输出电压的2V以上,对于7912就是14V,最高输入电压是输出电压加三端的耐压,7912最大输入电压可达52V。
四、三端稳压器参考电压?
其实三端稳压器,它是一个线性的l do电源,他一般输入电压,要大雨输出电压
五、谐振时电容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的电压之间的关系?
电路呈现谐振状态有并联谐振和串联谐振,并联谐振电容两端电压与电源电压相同。串联谐振电容两端电压往往会高出电源电压很多。因为谐振时感抗XL等于容抗XcL总阻抗Z=XL-XcL+R=R电路呈现纯阻性负载,限制电路电流主要是电阻R,电容两端电压Uc等于电感两端电压电流I=U/
R由于UL=Uc=XL*I=Xc*I=Xc*U/
R可见电容两端电压与电源电压和电容的容抗成正比,与电阻R大小成反比。上式还可以写成Xc/R*U=QUQ称为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如果电路的感抗越大电阻越小则品质因数Q越高,这时电容或电感上的电压就会比外加电压高很多,所以在电力电路中要避免出现谐振现象
六、刘端端任贤齐关系?
刘端端和任贤齐是竞争关系,因为两人都是歌手,在资源上有竞争。刘端端出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中国内地男演员、歌手、音乐创作人。2008年入选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候选演唱者,2011年主持中央一套《文化部春晚》。2017年,参演电影《绣春刀2:修罗战场》获得关注。2019年,参演的电视剧《庆余年》播出,打开知名度。
七、三端稳压电路元器件检测有什么要求?
1、测量引脚间的电阻值
把指针式万用表放至“R×1k”档,将黑表笔接到稳压器的地端,红表笔依次接触另外两个引脚,测量引脚间的正向电阻,然后将红表笔接地端,黑表笔依次接触另外两个引脚,测量引脚间的反向电阻。
如果测出引脚间的正向电阻值为一固定值,而反向电阻值为无穷大,则三端稳压器正常。如果测得某两脚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值均很小或接近0,则可判断该三端稳压器内部已损坏;如果测得某两脚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值均为无穷大,则说明该集成稳压器已开路损坏;如果测得的电阻值不稳定,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则说明该集成稳压器的热稳定性能不好
八、三端稳压器1117输出端无电压原因?
输出接入电路没有,如果接入检查一下负载有没有短路现象,如果没有看看看看输出端有没有滤波,或者其他元件,有检查是否有短路的,确定都正常,三端接的都正确没有异常的地方,更换此元件。
1117是一个低压差电压调节器系列。其压差在1.2V输出,负载电流为800mA时为1.2V。它与国家半导体的工业标准器件LM317有 相同的管脚排列。1117有可调电压的版本,通过2个外部电阻可实现1.25~13.8V输出电压范围。另外还有5个固定电压输出(1.8V、2.5V、2.85V、3.3V和5V)的型号。1117提供电流限制和热保护。电路包含1个齐纳调节的带隙参考电压以确保输出电压的精度在±1%以内。1117系列具有LLP、TO-263、SOT-223、TO-220和TO-252 D-PAK封装。输出端需要一个至少10uF的钽电容来改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九、电压源元件元器件名称?
在元件库里,电压元件名称是voltage source
十、揭开元器件电镀的电压与电流之谜
在现代电子设备中,元器件的电镀过程对其性能和使用寿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从业者,我时常被一些关于电镀电压和电流的问题所困扰。电镀的效果究竟与电压和电流有什么关系?我们又该如何选择最合适的电镀参数呢?
首先,了解电镀的基本原理是至关重要的。当我们将元器件浸入电镀液中,通过施加电压,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流流动便开始了。这一过程导致金属离子在阴极表面还原并沉积,从而形成一层镀层。但电流和电压在这一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又是什么呢?
电镀电压的重要性
电镀电压是影响镀层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当电压过低时,电镀液中的金属离子无法有效还原,从而导致镀层不均匀或沉积不充分。这就是位于‘沉积效率’一侧的平衡点。然而,如果电压过高,可能会产生过强的电流密度,这不仅影响镀层的致密性,还有可能引起气泡的产生,最终导致电镀效果的失利。
那么,什么样的电压才算合理呢?通常来说,电镀过程中所需的电压范围一般在1-10伏之间,但这一数值并非一成不变,它取决于镀层的材质及厚度,以及电镀液的组成。建议在进行具体操作前,先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特定元件的电镀需求。
电镀电流的作用
与电压一样,电流也是电镀过程中的重要参数。电流决定了金属沉积速率,直接影响镀层的厚度和均匀性。适宜的电流不仅能确保平滑的镀层,还能提高镀层的结合力。然而,过大的电流密度则可能导致金属颗粒的不均匀沉积,影响使用效果。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根据电镀液的特性、镀件的几何形状和电镀时间等因素来调整电流。大多数情况下,电流值应控制在电流密度为5-20毫安每平方厘米之间。通过一些实验和观察,我总结出,一般情况下,初始阶段可以稍微提高电流密度,以增强镀层的附着力,一旦镀层达到一定厚度后,再逐渐降低电流至合适范围。
如何调控电压与电流?
调控电压和电流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任务,这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经验和实验技巧。作为一名爱好者,我建议你可以使用电源模块进行测试,通过观察电镀液的颜色变化、沉积速度等情况,来合理调整电压和电流的设置。此外,在电镀过程中,切勿忽视液体的搅拌和温度对电镀效果的影响。
有些新人可能会问,如何判断电镀质量的好坏?这是怎样一个复杂而令人困惑的问题。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借助光学检测和电阻测试的方法来进行评估。一些经济实惠的设备也开始逐渐普及,这使得我们更容易检验电镀效果。
话题扩展:电镀在高科技中的应用
电镀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限于传统电子产品中。在高科技领域,如航空航天、军工、医疗器械等行业,电镀技术的精细化要求更高。这些领域对元器件的耐腐蚀性、导电性和热稳定性均有着严苛的要求,因此,了解电压和电流的精细调控便显得尤为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很多企业正致力于智能电镀技术的发展,旨在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来实现实时监控和调节电镀参数,提高生产效率。
总结一下,电镀过程中电压与电流的调控至关重要,适当的参数选择能够显著提升元器件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不断学习和实践,是我们提高电镀技巧的唯一途径。希望本文能对你在电镀方面的工作有所帮助,若有更多问题,欢迎随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