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叉营销属于什么传递?
交叉销售即借助CRM(客户关系管理),发现现有顾客的多种需求,并通过满足其需求而销售多种相关服务或产品的一种新兴营销方式。简单说来,就是向拥有本公司A产品的客户推销本公司B产品。比如说某客户在你这儿购买一款游戏机,你可以销售充电器或者电池给他。
二、内容资源属于什么传递方式?
内容传递(Content Delivery)是一种新型网络构建方式,它是为能在传统的IP网发布宽带丰富的媒体,而特别优化的网络覆盖层;而从广义的角度,内容传递代表了一种基于质量与秩序的网络服务模式。
内容传递包括分布式存储、负载均衡、网络请求的重定向和内容管理4个要件,而内容管理和全局的网络流量管理(Traffic Management)是内容传递的核心所在。通过用户就近性和服务器负载的判断,内容传递确保内容以一种极为高效的方式为用户的请求提供服务。
三、绝缘电阻,耐过电压,泄露电流?
题主的问题很简练,但内涵还是有的。
在阐述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些相关资料。
第一,关于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
GB7251.1-2013《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1部分:总则》中的一段定义,如下:
注意这里在绝缘特性条目下定义了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1)电气间隙
电气间隙指的是导体之间以及导体与接地体(金属外壳)之间的最短距离。电气间隙与空气介质(或者其它介质)的击穿特性有关。
我们来看下图:
此图就是著名的巴申曲线,是巴申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提出来的。
巴申曲线的横坐标是电气间隙d与气压p的乘积,纵坐标就是击穿电压。我们看到,曲线有最小值存在。对于空气介质来说,我们发现它的击穿电压最小值大约在0.4kV,而pd值大约在0.4左右。
如果固定大气压强,则我们可以推得击穿电压与电气间隙之间的关系。
我们来看GB7251.1-2013的表1:
我们看到,如果电器的额定冲击耐受电压是2.5kV,则最小电气间隙是1.5毫米。
(2)爬电距离
所谓爬电距离,是指导体之间以及导体与接地体之间,沿着绝缘材料的表面伸展的最短距离。爬电距离与绝缘材料的绝缘特性有关,与绝缘材料的表面污染等级也有关。
我们来看GB7251.1-2013的表2:
注意看,若电器的额定绝缘电压是400V,并且污染等级为III,则爬电距离最小值为5毫米。
第二,关于泄露电流
我们来看下图:
上图的左侧我们看到了由导体、绝缘体和金属骨架接地体(或者外壳)构成的系统,并注意到泄露电流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电容电流Ic,第二部分是表面漏电流Ir。表面漏电流是阻性的,而电容电流是容性的,因此它与超前表面漏电流90度。于是,所谓的泄露电流Ia自然就是两者的矢量和了。
注意到两者夹角的正切值被称为介质损耗因数,见上图的右侧,我们能看到电容电流与表面漏电流的关系。
介质损耗因数反映了绝缘介质能量损耗的大小,以及绝缘材料的特性。最重要的是:介质损耗因数与材料的尺寸无关。因此,在工程上常常采用介质损耗因数来衡量绝缘介质的品质。
可见,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兆欧表的显示值来判断绝缘性能的好坏。
那么绝缘材料的击穿与什么有关?第一是材料的电击穿,第二是材料的气泡击穿。
简单解释材料的气泡击穿:如果绝缘材料内部有气泡,而气泡的击穿电压低于固体材料的击穿电压,因此在绝缘材料的内部会出现局部放电。局部放电的结果会使得绝缘材料从内部发生破坏,并最终被击穿失效。
第三,关于过电压
过电压产生的原因有三种,其一是来自电源的过电压,其二是线路中的感性负荷在切换时产生的过电压,其三是雷击过电压。
对于电器来说,它的额定绝缘电压就是最高使用电压,若在使用中超过额定绝缘电压,就有可能使得电器损坏。
===============
有了上述这些预备知识,我们就可以讨论题主的问题了。
题主的关注点是在家用电器上。
关于国家标准中对家用电器的专业名词解释,可参阅GB/T 2900-29《电工术语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
不管是配电电器抑或是家用电器,它们在设计出来上市前,都必须通过型式试验的认证,才能获得生产许可证。因此,型式试验可以说是电器参数权威测试。
不过,要论述这些试验,显然不是这个帖子所能够表达的,这需要几本书。
既然如此,我们不妨看看配电电器型式试验中有关耐压测试和绝缘能力测试的具体要求吧。具体见GB 7251.1-2013《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1部分:总则》。
1)对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要求
这两个参数的具体要求如下:
2)对于过电压的要求
其实,电器中绝缘材料的绝缘性能,与电器的温升密切相关。因此在标准中,对温升也提出了要求:
这个帖子到这里应当结束了。
虽然我没有正面回答题主的问题,但从描述中可以看到,题主的问题答案并不简单。建议题主去看专门书籍,会彻底明了其中的道理,以及测试所用的电路图、测试要求和规范。
四、热传递是传递内能还是传递热量?
定义:热传递(或称传热)是物理学上的一个物理现象,是指由于温度差引起的热能传递现象。
热传递中用热量度量物体内能的改变。
其实热传递中实际测出的的热量就是内能的变化。
但是内能的变化就不完全是热传递产生的,比如相变,工质内能发生了变化但是温度没有变化(假设),这个过程传递了内能中的化学能但是没有发生热传递。
所以传递内能不一定会发生热传递。
于是说某某之间传递了内能不能代表他们发生了热传递,但如果说他们之间传递了热量那么他们一定发生了热传递。
可能有些内能没办法传递吧。
欢迎指正,谢谢!
五、植物开花属于生物的何种信息传递?
生物信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三种。植物要接受光照才开花,光照属于物理信息,回答:
生物信息一般可分为遗传信息、神经和感觉信息及化学信息。虽然遗传信息和神经感觉信息的载体都属于化学物质,但通常所指的化学信息是除以上两类物质以外的化学物质所携带和传递的信息。所以植物开花属于生物的遗传信息传递。
六、使用化学肥料 属于信息传递吗?
施用化学肥料,提高农作物产量,这不属于信息传递的应用,
对于农业生产来说,信息传递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比如模拟动物信息,吸引大量传粉动物,提高果树的传粉效率和结实率;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比如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结群或远离农田。
七、冷热空气热传递属于对流吗?
冷热空气热传递不属于对流,是属于热温度传递,这种条件下空气不动,温度由温度高处传递至温度低处。
而冷热空气对流则是热空气相对比重轻,热空气上升,而冷空气相对比重重下沉,这就形一上升一下降相互交汇状态,这叫冷热空气对流。所以,冷热空气热传递是一慢过程,冷热空气对流是一激烈过程。传递不属于对流的。
八、什么是过电压?过电压产生的原因?
操作过电压是由于电网内开关操作或故障跳闸引起的过电压。主要包括:
1、切除空载线路引起的过电压;2、空载线路合闸时引起的过电压;3、切除空载变压器引起的过电压;4、间隙性电弧接地引起的过电压;5、解合大环路引起的过电压。防范操作过电压的措施有:电网中限制操作过电压的措施有:(1)选用灭弧能力强的高压开关;(2)提高开关动作的同期性;(3)开关断口加装并联电阻;(4)采用性能良好的避雷器,如氧化锌避雷器;(5)使电网的中性点直接接地运行。
九、什么是过电压?过电压类别有哪些?
所谓过电压,就是超过电路规定值一定范围的的电压。
过电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类。
1、感性设备的自感电压
由于电路系统中的感性负载在通电或断电的瞬间,会产生很高的自感电压。
2、雷电窜入供电系统
低空雷雨云的闪电,很容易进入附近的电路,使电路产生很高的过电压,损坏电器。
3、高压接入
由于自然灾害使高压线断掉,并塔在低压线路上,造成电路过电压。
4、电路中发生了谐振
因为串联谐振时储能元件的电会很高,产生过电压。
十、过电压类型?
电力系统过电压主要分以下几种类型:大气过电压、工频过电压、操作过电压、谐振过电压。
产生的原因及特点是:大气过电压由直击雷引起,特点是持续时间短暂,冲击性强,与雷击活动强度有直接关系,与设备电压等级无关。因此220KV以下系统的绝缘水平往往由防止大气过电压决定。
工频过电压由长线路的电容效应及电网运行方式的突然改变引起,特点是持续时间长,过电压倍数不高,一般对设备绝缘危险性不大,但在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确定绝缘水平时起重要作用。
操作过电压由电网内开关操作引起,特点是具有随机性,但最不利情况过电压倍数较高。因此300KV及以上超高压系统的绝缘水平往往由防止操作过电压决定。
谐振过电压:由系统电容及电感回路组成谐振回路时引起,特点是过电压倍数高、持续时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