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极性非极性判断方法?
辨别方法如下:
1、对于AnBm型 n=1 m>1 若A化合价等于主族数 则为非极性。如:CH4,CCl4,SO3,PCl5
2、若已知键角(或空间结构),可进行受力分析,合力为0者为非极性分子。如:CO2,C2H4,BF3
3、同种原子组成的双原子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
4、当中心原子的化合价的绝对值等于该元素的价电子数时,该分子为非极性分子;否则为极性分子。
5、共价键看作作用力,不同共价键看作不等的作用力,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看中心原子受力是否平衡,如平衡则为非极性分子;否则为极性分子。注意:极性分子: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不重合,键的向量和不为0。
非极性分子: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键的向量和为0。
二、醇的极性判断?
乙醇分子的电荷中心无法重叠且结构不对称,故乙醇是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
指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且从整个分子来看,电荷的分布不均匀、不对称的的分子。可使用中心原子化合价法和受力分析法来判断分子的极性。乙醇,俗称酒精,是带有一个羟基的饱和一元醇的有机物,在工业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易燃,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能与氯仿、乙醚、甲醇、丙酮和其他多数有机溶剂混溶。
三、led极性判断?
LED灯珠属半导体器件,有正向导通反向截止的特性,对电流很敏感,正向导通时会发光。一般导通电压在2V及以上。用万用表测时,由于万用表内使用电池电压不一样,有些不能测量。
用电阻档或通断蜂呜挡及二极管档都可判断其极性,当灯亮时红表笔一端为正极。用2V以上电池也可测,点亮时与电池正极相连一侧为正极。
用电池测,电压大的要加个电阻限流,或短促一碰一下灯珠两侧,防止烧坏灯珠。
四、极性强弱判断?
根据偶极矩来判断。偶极矩的定义为:正、负电荷中心间的距离r和电荷中心所带电量q的乘积,叫做偶极矩。公式为:μ=r×q。单位是D(德拜)。它是一个矢量,方向规定为从负电荷中心指向正电荷中心。偶极矩既可以指键的偶极矩,也可以是分子的偶极矩。分子偶极矩可由键的偶极矩经矢量加法后得到。
对于简单的双原子分子,一般的,两原子电负性相差越大极性越大。
五、空调极性判断?
/空调启动电容没有极性。
空调启动电容为无极电容,没有极性之分,因为是交流供电,交流电不分正负。交流电的是没有极性,直流电是有的,直流的电解电容标有白色的一边是负极,或较长的是正极。
冰箱和空调使用的无级电容没有正负极之分,可以随便接,只有直流电上使用的电解电容,有正负极之分,就需要按极性连接了。
六、怎么判断极性?
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从整个分子来看,电荷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对称的,这样的分子为极性分子。判断一个物质是否是极性分子,用物理量偶极矩衡量。偶极矩是一个矢量,大小等于正负电荷的电荷量乘以距离,其方向由正电荷中心指向负电荷中心。偶极矩为零,则分子是非极性的。一般情况下,有以下判断方法。以极性键结合的双原子一定为极性分子,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1、中心原子化合价法:
组成为ABn型化合物,若中心原子A的化合价等于族的序数,则该化合物为非极性分子.如:CH4,CCl4,SO3,PCl5
2、受力分析法:
若已知键角(或空间结构),可进行受力分析,合力为0者为非极性分子.如:CO2,C2H4,BF3
3、非极性分子:
同种原子组成的双原子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
七、如何判断乙酸的极性?
分子的极性由偶极矩来判断 乙酸的分子式CH3COOH,因为O,C,H的吸电子能力都不同,且结构不对称,所以CH3COOH有一定极性,尤其是C=O双键吸电子能力很大,所以CH3COOH也较大 但是气体乙酸由于氢键存在的原因容易发生二聚,形成对称的结构,所以气态乙酸的极性会略有减小
八、酯的极性怎么判断?
可以用它来个碱性溶液发生反应,发生酯化反应,看看反应结果,从而来进行详细判断。
九、糖的极性怎么判断?
首先考虑分子结构,如O2和CCl4,它们是非极性的。
从粗略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规律:根据极性从低到高:烷烃的极性最小,因为C-H键偶极子非常弱;第二种是烯烃,因为p轨道容易极化;第二种是聚合共轭烯烃和芳烃体系,因为pi轨道更大,更容易极化。还有引入杂原子的醚和卤代烷。然后是醛、酮和酯。羰基的引入进一步改善了偶极效应。其次是胺和醇,它们有氢键。最强的极性是羧酸,可以考虑氢键和羰基的相互作用。根据上述类别进行比较后,可根据官能团细节的差异对相似分子进行比较。
十、判断分子极性的公式?
分子概述 如果分子的构型不对称,则分子为极性分子. 如:氨气分子,HCl分子等. 区分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方法: 非极性分子的判据:中心原子化合价法和受力分析法1、中心原子化合价法: 组成为ABn型化合物,若中心原子A的化合价等于族的序数,则该化合物为非极性分子.如:CH4,CCl4,SO3,PCl52、受力分析法: 若已知键角(或空间结构),可进行受力分析,合力为0者为非极性分子.如:CO2,C2H4,BF33、非极性分子: 同种原子组成的双原子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 不是非极性分子的就是极性分子了! 高中阶段知道以下的就够了: 极性分子:HX,CO,NO,H2O,H2S,NO2,SO2,SCl2,NH3,H2O2,CH3Cl,CH2Cl2,CHCl3,CH3CH2OH 非极性分子:Cl2,H2,O2,N2,CO2,CS2,BF3,P4,C2H2,SO3,CH4,CCl4,SiF4,C2H4,C6H6,PCl5,汽油 简单判断方法 对于AnBm型 n=1 m>1 若A化合价等于主族数 则为非极性有机极性判断弱极矩μ 有机化合作大多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苯、酒精等有机溶剂.原因何在?中学课本、大学课本均对此进行了解释.尽管措词不同,但中心内容不外乎是:有机化 合物一般是非极性或弱极性的,它们难溶于极性较强的水,易溶于非极性的汽油或弱极性的酒精等有机溶剂.汽油的极性在课本中均未做详细说明,故而在教学中常 常做如下解释:所有的烷烃,由于其中的O键的极性极小,以及结构是对称的,所以其分子的偶极矩为零,它是一非极性分子.烷烃易溶于非极性溶剂,如碳氢化合 物、四氯化碳等.以烷烃为主要成分的汽油也就不具有极性了. 确切而言,上述说法是不够严格的. 我们知道,分子的极性(永久烷极)是由其中正、负电荷的“重心”是否重合所引起的.根据其分子在空间是否绝对对称来判定极性,化学键极性的向量和——弱极 矩μ则是其极性大小的客观标度.分析1 常见烷烃中,CH4、C2H6分子无极性,C3H8是 折线型分子,键的极性不能相互完全抵消,其μ≠为0.084D.至于其它不含支链的烷烃,分子中碳原子数为奇数时,一定不完全对称而具有极性;分子中碳原 子数为偶数时,仅当碳原子为处于同一平面的锯齿状排布的反交叉式时,分子中键的极性才能相互完全抵消,偶极矩为零,但由于分子中C—C键可以旋转,烷烃分 子(除CH4)具有许多构象,而上述极规则的锯齿状反交叉式仅是其无数构象“平衡混合物”中的一种,所以,从整体来说,除CH4、C2H6外,不带支链的 烷烃均有极性.带有支链的烷烃,也仅有CH4、C2H6等分子中H原子被—CH3完全取代后的产物尽其用,2—二甲基丙烷、2,2,3,3—四甲基丁烷等 少数分子不显极性,余者绝大多数都有一定的极性.由于烷烃中碳原子均以SP3杂化方式成键,键的极性很小,加上其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角均接近于 109°28′,有较好的对称性(但非绝对对称)故分子的极性很弱,其偶极矩一般小于0.1D.分析2 烷烃中,乙烯分子无极性,丙烯分子,1—丁烯分子均不以双键对称,μ分别为0.336D、0.34D.2—丁烷,顺—2—丁烯的μ=0.33D,反—2 —丁烯的偶极矩为零,即仅以C=C对称的反式烯烃分子偶极矩为零(当分子中C原子数≥6时,由于C-CO键旋转,产生不同的构象,有可能引起μ的变化), 含奇数碳原子的烯径不可能以C=C绝对对称,故分子均有极性. 二烯烃中,丙二烯(通常不能稳定存在)、1、3一丁二烯分子无极性,1、2一丁二烯分子μ为0.408D,2—甲基一1,3—丁二烯(异戊二烯)分子也为 极性分子. 炔烃中,乙炔、2—丁炔中C原子均在一条直线上,分子以C—C对称,无极性,但丙炔、1—丁炔分子不对称,其极性较大,μ分别为0.78D和0.80D. 芳香烃中,苯无极性,甲苯、乙苯有极性,μ分别为0.36D、0.59D;二甲苯中除对一二甲苯外的另两种同分异构体分子不对称,为极性分子,显而易见, 三甲苯中之间一三甲苯分子的μ为零,联苯、萘的分子也无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