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快充高电压好还是大电流?
大电流快充是直充,如华为超级快充(SUPER CHARGE)
高压快充是减小了线的损耗,如高通的QC2.0.QC3.0 小米三星都用这种
直充的话手机端没有buck-boost管理芯片,所以充电的时候基本不会发烫
高压充电线手机端需要用IC降压,BUCK电路,会发烫,但是线损小。
综合以上,从用户的角度看,边玩手机边充电,大电流的OK,不发烫。
根据功率P=电流(I)x电压(U),提高手机的充电功率无非是提升充电电流或提升充电电压,亦或两者同时提升。
目前快充有高压快充和大电流快充,高压快充的代表当属高通QuickCharge快充技术,高通不久前在第二届骁龙技术峰会上终于给出了QC 4+快充头。从参数可以看出高通QC 4+支持最高27W的快充,输出功率有5V/3A,9V/3A,11V/2.4A,12V/2.25A,从技术参数来看高通 QC 4+依然是高压快充方案,最大电流不超过3A。
而低压大电流快充方案的代表要数OPPO的VOOC闪充,其采用额定5V/4A约20W的充电功率,实测充电功率可以达到19W多,是目前充电速度较快的快充技术,根据实际充电体验来看,OPPO的VOOC闪充技术在充电过程中的发热量非常低,机身仅仅温热。
而这两年随着快充技术的日趋成熟,多数的快充(闪充)都纷纷采用低压大电流快充方案,包括华为的快充方案便从高压快充转到低压大电流快充。
而高通的QC 4+是为数不多仍然坚持高压快充的快充方案,要说这两种快充方案到底哪个好,低压大电流快充方案要更好,日常最明显的体验就是充电快的同时充电发热量也低。
低压大电流快充的电压多数在5V左右,而手机电池的电压跟这一数据较为匹配,因此用低压大电流给手机充电时电源转换效率要更高。
因为在充电过程中多数的能量损耗都在发热上,发热量越低说明转换效率越高,而高压快充方案则不具备这一优势,在充电过程中的发热量要明显更高一些。
除了低压大电流快充以及高压快充之外,还有快充技术采用折中方法,电压电流分别提升一点,也可以达到同样的充电功率。
高通的QuickCharge快充便支持这一特性,比如最新的QC 4+除了支持12V/2.25A的快充之外还有9V/3A一档,不过即使这一折中方法的电源转换效率也不一定有低压快充高,至于高通为何坚持高压快充,笔者便不得而知了。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虽然市面上的快充方案名称五花八门,但真正的快充方案其实就只有高压快充与大电流快充两种,而大电流快充方案因其电源转换效率高,充电时机身发热低等优点开始逐渐普及开来。
而在未来,随着技术的突破,有可能会出现高压大电流的极致快充方案。
二、低电压高电流用哪种电线?
低电压,大电流,大电流,我们应该选择导热电阻小的铜线。
理论上来讲电线也是有电阻的,所以当有电流通过的时候,电线会发热。发热造成电能的损失。
所以发热量跟通过的电流和电能的电阻有关。使用低电压大电流就意味着发热量更大。我们通常选取电阻之小,发热量低散热快的铜质电线。
三、低电压大电流用什么电线?
低电压,大电流,大电流,我们应该选择导热电阻小的铜线。
理论上来讲电线也是有电阻的,所以当有电流通过的时候,电线会发热。发热造成电能的损失。
所以发热量跟通过的电流和电能的电阻有关。使用低电压大电流就意味着发热量更大。我们通常选取电阻之小,发热量低散热快的铜质电线。
四、电压高电流小,电压低电流大的原因?
这是指负载消耗的功率一定时,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一般是用于变压器研究时,理想状态是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这样,初次级电压的不同就会引起电流值也不同,但初级的电压与初级的电流乘积与次级的电压与电流乘积相同,由此就可以推出,电压高的电流就小,电压低的电流就大。
五、高电压和高电流快充哪个更好?
目前快充有高压快充和大电流快充,高压快充的代表当属高通QuickCharge快充技术,高通不久前在第二届骁龙技术峰会上终于给出了QC 4+快充头。从参数可以看出高通QC 4+支持最高27W的快充,输出功率有5V/3A,9V/3A,11V/2.4A,12V/2.25A,从技术参数来看高通 QC 4+依然是高压快充方案,最大电流不超过3A。而低压大电流快充方案的代表要数OPPO的VOOC闪充,其采用额定5V/4A约20W的充电功率,实测充电功率可以达到19W多,是目前充电速度较快的快充技术,根据实际充电体验来看,OPPO的VOOC闪充技术在充电过程中的发热量非常低,机身仅仅温热。而这两年随着快充技术的日趋成熟,多数的快充(闪充)都纷纷采用低压大电流快充方案,包括华为的快充方案便从高压快充转到低压大电流快充。而高通的QC 4+是为数不多仍然坚持高压快充的快充方案,要说这两种快充方案到底哪个好,应该是低压大电流快充方案要更好,日常最明显的体验就是充电快的同时充电发热量也低。低压大电流快充的电压多数在5V左右,而手机电池的电压跟这一数据较为匹配,因此用低压大电流给手机充电时电源转换效率要更高。因为在充电过程中多数的能量损耗都在发热上,发热量越低说明转换效率越高,而高压快充方案则不具备这一优势,在充电过程中的发热量要明显更高一些。
六、电压高电流就大吗?
电压和电流没有直接的关系,电压大不一定就电流大。
例如安防行业有种周界防范系统,电子围栏,电压可达到5KV以上,但是电流特别小,即使人触碰后,也不会对人身体有伤害,只是让人有种被电的感觉,心里上产生畏惧感。七、高电压快充和高电流快充有什么区别?
目前快充有高压快充和大电流快充,高压快充的代表当属高通QuickCharge快充技术,高通不久前在第二届骁龙技术峰会上终于给出了QC 4+快充头。
从参数可以看出高通QC 4+支持最高27W的快充,输出功率有5V/3A,9V/3A,11V/2.4A,12V/2.25A,从技术参数来看高通 QC 4+依然是高压快充方案,最大电流不超过3A。
而低压大电流快充方案的代表要数OPPO的VOOC闪充,其采用额定5V/4A约20W的充电功率,实测充电功率可以达到19W多,是目前充电速度较快的快充技术,根据实际充电体验来看,OPPO的VOOC闪充技术在充电过程中的发热量非常低,机身仅仅温热。
而这两年随着快充技术的日趋成熟,多数的快充(闪充)都纷纷采用低压大电流快充方案,包括华为的快充方案便从高压快充转到低压大电流快充。
而高通的QC 4+是为数不多仍然坚持高压快充的快充方案,要说这两种快充方案到底哪个好,应该是低压大电流快充方案要更好,日常最明显的体验就是充电快的同时充电发热量也低。
低压大电流快充的电压多数在5V左右,而手机电池的电压跟这一数据较为匹配,因此用低压大电流给手机充电时电源转换效率要更高。
因为在充电过程中多数的能量损耗都在发热上,发热量越低说明转换效率越高,而高压快充方案则不具备这一优势,在充电过程中的发热量要明显更高一些。
八、高电压小电流如何转换成低电压大电流?
一般用DCDC电路处理,不过输出总功率肯定是小输入总功率的,转换的效率最高也就90%多。
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普通变压器是不能行的,只有DC-DC开关电源才能做到,并且输出功率(P=UI)与输出功率之间,是有转换效率的,通常可以达到80%以上开关电源转换效率。比如12V 1A电源,最高只能输出4V3A,加上效率,通常只能输出4V2.5A电流。
九、大电流和高电压哪个更大?
电流与电压无法比较大小,对于功率是一个常数,那么功率等于电压乘以电流,也就是说,电压越高电流越小,反之电压越低电流越大,这也是我国采用超高压输电的原因。
由于线路电阻是恒定的,线路损耗等于电流平方乘以电阻,电压越高电流越小,线路损耗也就越小。
十、低电压高电流和高电压低电流区别?
首先低电压大电流不会触电(我说的“触电”指的是产生麻、痛等触电的感觉),还有一个高电压大电流的问题,我一并告诉你——高电压小电流也不会触电。
1、低电压高电流。以灯泡为例,当电路中的电压很低时,由于R灯很小,所以工作电流很大;当我们触电时,由于人体接入了电路,与灯泡串联了,而人体的电阻又比较大,电路中的电压又没变,所以流过人体的电流就很小了。
2、高电压低电流。电蚊拍就是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电压3000V,电流只有0.1A。所以为什么人摸电蚊拍的电网时不会触电呢?人接触到电网,触电电流I=U/(R拍+R人)。此时流经人体的电流只会比0.1A更小,自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扩展资料:
人体是个导体,当人体接触设备的带电部分并形成电流通路的时候,就会有电流流过人体,从而造成触电。触电时电流对人身造成的伤害程度与电流流过人体的电流强度、持续的时间、电流频率、电压大小及流经人体的途径等多种因素有关。
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器官,会破坏人的心脏、肺部、神经系统等,使人出现痉挛、呼吸窒息、心室纤维性颤动、心跳骤停甚至死亡。
电流通过体表时,会对人体外部造成局部伤害,即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以及磁效应对人体外部组织或器官造成伤害,如电击伤、金属溅伤、电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