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上的第一块电视是谁发明的
1924年贝尔德发明了世界第一台电视,由电传输图像。
二、最近装台电脑,觉得液晶屏简直是人类的智慧,为什么一开始的屏幕不是宽屏的走向,是晶体管的技术限制吗
其实,从4:3到16:9、16:10等,各种屏幕比例的确定除了有一定的科学因素,也是各种利益的博弈。
19世纪末期,从人类进入“视频时代”起,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几乎所有电影的画面比例都是标准的1.33:1,也就是我们常说4:3。因为电影的“发明者”爱迪生在实验室使用的第一卷电影胶片的尺寸是1英寸宽,0.75英寸高,这大概就是4:3比例的来历,这个惯例作为电影制作的标准格式持续了60年。直到 20世纪50年代,刚刚诞生的电视行业面临着采用何种屏幕比例作为电视标准的问题。为了方便把电影搬上电视屏幕,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NTSC)最后决定采用4:3作为电视的标准比例。
随后的历史就是电影商和电视商的利益博弈了:眼看着购买电视机的家庭越来越多,电影公司不得不使用新的格式力图把观众从家里吸引回剧场里,于是“宽银幕电影”出现了。到20世纪70年代,诞生了2.35:1比例的标准宽荧幕电影(Panavision)。
4:3的比例之所以被电视机采用,还与电视机的原理有关。电子束显像管做成圆的最方便,而4:3的长宽比更接近正方,损失的边缘面积更小。当个人电脑进入家庭时,它就像是一台有带有键盘的电视机(其实早期的家用电脑屏幕还不如电视机,至少在“显卡”出现之前是这样),沿用电视机的4:3 CRT显示器规格再自然不过了。因此CRT显示器时代常见的分辨率,如VGA(640×480)、SVGA(800×600)以及XGA(1024×768)都是4:3比例。为了迎接“宽银幕”的视觉挑战,上世纪末,也曾出现过16:9的CRT显示器,不过制造成本高(需要更复杂的技术控制边缘会聚等问题),再加上视频源大多还是4:3的,人们不习惯那压缩的画面,那些产品并不叫座。直到显示器进入LCD时代,制造商终于可以像裁木料一样生产屏幕了,再加上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的发展,WVGA(800×480)、WXGA(1280X800)等16:10标准应运而生,让液晶显示器渐渐宽了起来。
其实现在的16:9宽屏是不是电脑屏幕的最佳长宽比,这事直到现在也有很大争议。人的两只眼睛的视野范围并不是方的,而是更加接近一个长方形,16:9的这个长宽比(1.78:1)与影院里的超宽电影比例(Panavision,2.35:1)相比也算折中,能够让宽银幕电影损失较少就可以在电脑上播放(16:10的黑边是字幕组的最爱,你懂的)。
另外,电脑显示器升级为LCD、LED以来,液晶屏幕晶圆厂商更加钟爱宽屏。因为显示器的尺寸划分是由其对角线长度来衡量的。而同样的对角线长度,正方形的面积最大。这也就是说如果只考虑面积兑换,同一块原面板分割为同“尺寸”的屏幕,分割的形状越狭长,可以得到的数量越多,而实际生产中也是如此。不信请看下面的表:以笔记本上典型的14.1(14寸)为例,商家用16:9的屏幕可以节省11.1%的面积哦。
三、平板电视的面像原理是什么?
工作原理:
液晶显示器中最主要的物质就是液晶,当通电时导通,分子排列变的有秩序,使光线容易通过;不通电时分子排列混乱,阻止光线通过。让液晶分子如闸门般地阻隔或让光线穿透。因为液晶材料本身并不发光,所以在显示屏两边都设有作为光源的灯管,而在液晶显示屏背面有一块背光板(或称匀光板)和反光膜,背光板是由荧光物质组成的可以发射光线,其作用主要是提供均匀的背景光源。背光板发出的光线在穿过第一层偏振过滤层之后进入包含成千上万液晶液滴的液晶层。对于液晶显示器来说,亮度往往和他的背板光源有关。背板光源越亮,整个液晶显示器的亮度也会随之提高。而在早期的液晶显示器中,因为只使用2个冷光源灯管,往往会造成亮度不均匀等现象,同时明亮度也不尽人意。一直到后来使用4个冷光源灯管产品的推出,才有了不小的改善。从上面叙述的LCD原理可以知道,光源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画面的亮度和质量。这也是为什么笔记本的液晶显示器使用寿命是有限,而且比较短的,就是因为受灯管影响非常大。
优点:
和传统彩电相比,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图像清晰度高,一般来说都能达到1024×758像素,完全符合未来高清数字电视要求
二、机身轻薄,厚度在4厘米以内,仅有等离子电视的1/2~1/3,是普通CRT电视厚度的1/10左右
三、外观时尚美观,十分吻合当代人们的审美情趣,尤其受到年轻一代的追捧
四、使用寿命长,一般达到50000 小时以上,按一天使用8小时计算,可使用17年,比普通CRT彩电使用寿命还长
五、环保节能,液晶电视采用逐行扫描与点阵成像,图像无闪烁,不会对人眼造成伤害。21英寸液晶电视功率为40瓦,30英寸为120瓦,比普通CRT彩电省电。
由于液晶电视里面是要灌液晶,随着尺寸的增大,灌制的难度和成本会大幅提高,因此行业对等离子和液晶发展方向的判断:液晶电视向中小屏幕发展,等离子电视向大屏幕方向发展。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中小屏幕”是指32英寸及以下规格,比如32英寸、30英寸、22英寸、15英寸等,它是相对于“大屏幕”而来的一个概念。现在,我们常说的“大屏幕彩电”,一 般是指40英寸以上规格的彩电。过去,我们将29英寸电视称为“大彩电”,现在29英寸彩电不能算大屏幕彩电了。IDC发布研究报告称,到2007年,30英寸以上液晶电视销量有望从2003年的4%%上升至43%%。如果加上25英寸、27英寸、28英寸产品,中、大屏幕液晶电视销量将超过整体产品的一半。 目前国内厂商长虹致力于大屏幕液晶电视的开发生产,这和它一直主推大屏幕背投电视的策略是一致的;而TCL则将发展重点放在中小屏幕上,主推32英寸以下规格的液晶电视。特别是随着全球厂商争相进入六、七甚至是八代厂时代(现在技术成熟的是五代厂),面板的技术越来越成熟,而液晶电视一半的成本取决于LCD,因此随着LCD面板价格的下降,LCD液晶电视价格的下降是指日可待。因此,可见,在最近5年内,如果想换,考虑到价格各方面LCD应该是比较快的可期待的选择。